“相融共生:中德当代艺术展”江西省美术馆举行 对话总策划任戎
来源:爱游戏平台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12-23 07:17:10
来源:爱游戏平台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12-23 07:17:10
江西,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的钟灵毓秀之地,其自然风光之美,令人心驰神往:庐山云雾缭绕如龙潜渊;婺源古村,沉浸在绿水环绕的宁静画卷中,古朴而诗意;三清山奇峰耸立,尽显天地玄妙;景德镇的古窑炉火纯青,映照着千年的陶瓷艺术;滕王阁飞檐流丹,傲立赣江之畔,具有纪念意义的南昌八一广场,紧邻江西省美术馆,是集历史纪念、市民休闲娱乐与文化熏陶一体的城市中心交汇点。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文化地标与江西淳朴真挚的风土人情,自古至今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和旅人流连忘返,书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好时节,期待已久的“相融共生:中德当代艺术展”于2024年11月8日在江西省美术馆开幕,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景,引领他们步入一个跨越国界、融汇中西艺术的新境界。
此次展览荣幸地邀请了18位杰出的中国艺术家与35位德国艺术家共同参与,集中呈现了上百件/套中德当代艺术佳作。艺术家们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展现了中德不同文化元素之间的融合互补,多元共生,促进双方在艺术领域近距离对话的深度交流,共同探索艺术的无限可能。
江西省美术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八一大道,属于江西重要的文化地标,是一座集艺术展览、收藏、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美术馆,通过策划多样化的展览、并积极深化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艺术展览与交流,不断拓展艺术视野,促进文化互动与融合,作为艺术交流与展示的标杆平台,历来是江西乃至全国艺术爱好者的荟萃研习之地,成为推动艺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关键力量。
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以19世纪新艺术建筑风格矗立于莱茵河畔。古老的莱茵河,滋养了丰富的欧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从古典时期到文艺复兴及之后西方艺术的演变历程。它横跨瑞士、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等国境,成为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水上文化长廊,为坐落河畔的艺术馆营造了浓厚的国际文化氛围。依托莱茵河流域的多元文化积淀,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凭借出色的展览策划、广泛的国际艺术资源,以及长期积累的跨文化融合交流经验,与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保持着紧密的互动,持续致力于促进中德乃至全球艺术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对话,成为推动国际艺术互通互动的重要平台。
德国艺术家考察团等在江西省美术馆前合影江西省美术馆与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携手共同策划了这场高水平的艺术展,为展览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和多元的艺术形态,体现了艺术展览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相融共生——中德当代艺术展”促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积极融入全球艺术语境,展开更加深入与广泛的对话,为广大的文化艺术爱好者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惊喜与遐想。
融汇万象向新而生江西的自然风貌与文人情怀相得益彰,这片文墨飘香之地,培育出众多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留下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与英雄事迹,历久弥新,传承不息。
在全球大环境日益重视文化和谐共融的今天,历史悠久的赣鄱大地,更以广阔的视野与前瞻力,积极响应世界文化的多样融合与创新,体现出多元并存,共创未来的时代风采。
党组书记、厅长梅亦介绍德国艺术家2024年11月8日“相融共生:中德当代艺术展”开幕前,
党组书记、厅长梅亦会见了中德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前驻德大使史明德,本次展览总策划、德籍华人艺术家、策展人任戎,及德国艺术家一行,向各位来宾为增进中德两国友谊及文化艺术交流合作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梅亦说:“江西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底蕴厚重,当前,我们正充分挖掘阐释赣鄱优秀传统文化,实施艺术“四名”工程,加强江西文化推广,推出高水平的江西籍艺术家创作展,提升江西艺术展览的国际水准,以更多优秀展览项目打造全国一流艺术场馆。真诚邀请各位艺术家走进江西、了解江西,把优秀的展览和作品带来江西,共同书写新时代‘江西风景独好’新篇章。”“相融共生:中德当代艺术展”是一次中德文化交融的重要里程碑,也为江西在推动跨文化交流与艺术拓展方面铺设了一座坚实的国际化桥梁,展现出江西在文化艺术领域不懈探索的进取精神。
开幕式上,中德嘉宾代表:陈晓平先生、史明德先生、吕澎先生、任戎先生,傅中望先生、梅勒先生(Herbert Mehler),相继对此次中德艺术交流展的恢弘气象与卓越品质发表了高度评价。他们一致认同:艺术作为跨越国界的通用语言,经由中德两国艺术家们的艺术实践与学术探讨,极大地促进了中德艺术的深度对话与互动,实现了各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融共生。为增进中德文化交流与友谊,成就了一段意义非凡、深远持久的历程。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晓平在开幕式上说:“这次“相融共生——中德当代艺术展”汇聚了中德两国杰出的艺术家同台展出,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一次跨越国界的艺术盛宴。相信通过分享彼此的文化艺术,能够搭建起友谊的桥梁,进而形成宽广的思想对话、深度的精神认知、契合的历史共识以及强大的文化体系,共同展现两国艺术人文交流的美好愿景。希望此次中德当代艺术展能够激发江西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在相近的艺术精神性与思辨性中找到心灵契合的点,在交融互鉴的中德艺术中激发文化的变革与创新。”
“感谢江西省美术馆为我们的艺术家提供了这么一次机会。我们能够看到来自中德两国艺术家共同举办这么一个大型的展览,通过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去理解这个世界。希望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未来江西省美术馆能够接纳更多的国际性艺术展览,不同国家的艺术家能够参与到江西的艺术展览当中来,构成江西整个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与世界保持不断的融通状态。”
中方艺术家代表傅中望说:“作为参展作者,我们深感荣幸和欣慰。此次展览为中德两国文化艺术交流搭建了重要的桥梁。我们各自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展现了中德不同的文化元素与共同的艺术追求。通过这些作品,大家能感受到两国艺术家对艺术的探索和对生活的感悟。希望此次展览能够为大家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也期待中德两国在艺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更加深入和广泛。”
德方艺术家代表梅勒在致辞中说:“感谢江西省美术馆邀请我们这么多德国艺术家来参加此次‘相融共生:中德当代艺术展’。我已经是第二次来到中国,我看到了中国各方面的发展,完全不同于我们在德国的媒体宣传。我们希望和中国的美术馆、艺术家进行更多的交流,促进两国民众间的相互理解。
“相融共生:中德当代艺术展”总策划任戎在致辞中说:“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军人家庭里,受家庭因素影响,对富有深厚传统文化和红色记忆的英雄城市南昌充满着好奇与兴趣,当我去年来江西省美术馆考察时,便提出了将我生活了三十八年的第二故乡德国的当代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家汇聚在一起,以各自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对话的展陈方案,我很高兴江西省文旅厅和江西省美术馆积极支持此构想,今天终于能向各位展示中德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且期待着持续不断地将欧洲丰富多样的文化理念引入江西。”
中德友好协会会长史明德在致辞中说:“今天这个展览,对于中德两国交流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艺术不需要‘语言’,因为艺术本身就是‘语言’。我们通过这个‘相融共生:中德当代艺术展’就知道,虽然我们和德国之间有着地理上的遥远距离,但是心理上和感情上的距离,是非常近的。”
相融共生熠熠重光在全球艺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与德国的艺术家们凭借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理念,创作出一系列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艺术佳作。他们根植于各自的文化土壤,汲取创意,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通过艺术创作深入探索人类共通的主题与理想。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秉持和而不同,艺术共生的世界观,共同展示了一场跨越国界、意蕴悠长的艺术长卷,呈现艺术无国界的和谐共生之美。
中国艺术家展开了广泛而深远的艺术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智能化衍生的艺术元素相融合,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他们运用水墨画的意境,书法的遒劲,装置艺术的奇思妙想以及新媒体的先锋影像,不断拓展艺术的边界,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意与哲理,赋予作品以跨越时空的生命力,传达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到感悟,将观众引入一个个充满沉浸感与启示的艺术世界,更体现了中国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时代变迁的印记。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本次展览汇聚了中德两国杰出的艺术家携手同展力作,他们以各异的艺术表达形式,展现中德不同地域丰富的文化元素与相同的艺术真谛。在多元文化的交汇点上,一起倡导和谐共存的理念,为全球视野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增加新的色彩与活力。
德国艺术家在创作中平衡地融合了抽象与具象的表现手法,通过解构与重构,深入剖析艺术作品的内在逻辑和观念内核。他们密切关注艺术、科技、自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多个维度汲取创作素材,形成具有前卫与科技感的艺术风格。这种前沿的艺术实践深刻反映了德国艺术哲学对艺术本质的不懈探索,同时,它展现了德国艺术界开放包容、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文化特质。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德国艺术在全球艺术领域的影响力。
主题丰富异彩纷呈“相融共生:中德当代艺术展”的深远意义已超越了单一展示的范畴。它构成了艺术领域内一次规模盛大、层次丰富的文化交流与深度探讨的标志性新方向,让中德两国的艺术家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艺术,共同探索艺术的未来前景,为艺术的多元和全球艺术生态的和谐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动态。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艺术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灵得以相互理解和尊重。在这场展览中,我们看到了中德两国艺术家对艺术的热情和不懈追求,也体会到艺术在促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之间了解和友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它让彼此在欣赏与学习同成长,共同繁荣。
倡导艺术领域“和而不同”的超越国界、种族、文化背景及语言的普世观。凭借其多元和广泛的包容特征,促进不同文化精髓的交融与升华。它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创造力的潜能,拓宽了人类想象的边界,不断激发着艺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这正是展览主题“相融共生”所蕴含的深远而美好的寓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这座中国典型的民族形式建筑风格的美术馆内,艺术家们以作品为媒介,分享各自对艺术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思考,共同交流探讨艺术的创作之路。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每一件作品,是一种心有灵犀,是一次思想的相互理解与认同,体现出关于生命、自然、世界观等本为万物同源的哲思,引领观众在艺术的海洋中遨游,感受那份跨越国界、超越语言的共鸣。
“相融共生:中德当代艺术展”,作为一次开创性的文化交流盛事,完美诠释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资源,世界因多元而美丽,因交流而精彩,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本次展览持续至2025年1月5日,让我们一同漫步于中德当代艺术的展览空间,感受异彩纷呈的艺术视觉,在艺术的广阔天地里探索未知、共创未来,共同描绘一幅多元、和谐、共生的美好蓝图。
将中国和德国艺术家的作品互相交融在一个空间里进行对话和呈现,这是我多年来在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进行的展览策划实践,以往的展览往往是单个国家:例如德国艺术家群展在中国,或者是中国艺术家的群展在德国,很少有将这么多的中德当代艺术家参展人数和参展作品的数量,汇聚在一个美术馆里。在此感谢江西省文旅厅和江西省美术馆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和可能性。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南昌策划此次大型的中德当代艺术展,这个可能和我的革命军人家庭背景有关系,因为江西南昌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渊源,并发生了八一起义的英雄城市。不论是八大山人纪念馆,还是滕王阁,或者是南昌八一广场,特别是江西省美术馆的独特而壮美的建筑,都是吸引着我在江西省美术馆里,策划这场富有重要意义的中欧文化交流活动。
“相融共生”这个主题也和我作为德籍华人艺术家的特殊身份有关系。我1986年在南京艺术学院毕业,之后前往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继续深造,至今我已生活在德国38年了。回想起来,我从一个不会德文的艺术生,艰难地学会德文到不断地与当地艺术界进行交流、举办展览,深深融入当地文化之中,和德国美术馆、博物馆以及艺术家建立友好关系,并且创建“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30多年来持续而稳定地推进中德文化之间的交流,都是“相融共生”的生动写照。所以,我一直希望策划中国和德国艺术家在一起同台展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并且共同成长的文化活动。
在选择中国艺术家和德国艺术家时,更多的是以每位艺术家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富有个性的作品呈现为重点,另外此次展览是在江西省举办,所以我们也邀请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江西籍的3位艺术家参展。30多位德国艺术家的作品普遍具有一种以冷静、结构、硬边所蕴含的一种严谨、理性的精神理念。
这18位中国艺术家都有各自独立的个人创作面目,并且多位艺术家都有着在其它国家,特别是在德国多年学习和创作的经历,不论是徐冰、黄锐、谭平、朱金石还是孟禄丁、缪晓春等,他们将自己在国外留学经历和艺术创作,融会贯通,富有成果。目前在世界动荡的大背景之下,中德艺术家能够进行面对面、同一展厅里交流和对话,富有相互借鉴、理解和融通的重要意义。
此次大型中德当代艺术展览仅仅是开始,接下来我作为江西省美术馆的国际艺术顾问,将继续为江西省美术馆提供优质的策展方案。在不久的将来,我将会策划更多的中国与欧洲各国的艺术家作品的对话展览,并且将富有江西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推向欧洲,促进江西文化艺术的开放交流。
另外我和中国与德国的各地美术馆、博物馆,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除了举办我个人的艺术创作展览之外,还会持续策划很多类型的中国与欧洲、古典与当代的文化交流活动。
黄锐、朱金石、徐冰、王璜生、傅中望、张晓刚、苏新平、谭平、任戎、吕品昌、展望、孟禄丁、庞茂琨、魏光庆、缪晓春、张方白、雷子人、夏学兵
下一篇:澳门精准内部资料长时间大公开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