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浪潮下94%的技能人员渴望学习但学什么?_爱游戏平台app下载/爱游戏体育官网网页/爱游戏登录入口

智能制造浪潮下94%的技能人员渴望学习但学什么?

来源:爱游戏平台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5-02-22 22:28:48

产品详情

  智能制造浪潮下,探讨汽车行业技能人才成长路径——来自94%技能人员的真实学习诉求。

  当工业机器人挥舞机械臂精准焊接车身,当AGV小车在5G网络调度下穿梭运送零件,身处智能制造一线的汽车行业技能人员,既为技术革新而振奋,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成长焦虑。

  近期中汽人发布的《智能制造趋势下汽车行业技能人员培养研究》(以下简称“报告”)揭示:94%的技能人员渴望学习提升,但超过30%的前沿技术培养和训练需求尚且没满足。这场“未来工厂”的人才进化战,正在生产线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同步打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报告所涉及的技能人员,全方面覆盖了制造、维修、质检、工艺规划和物流等制造系统关键岗位。

  在成都某新能源汽车工厂,设备维护组长张师傅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曾是传统产线上的“设备神医”,如今却要面对搭载机器视觉的智能检测系统。类似张师傅这样的技能人员,正经历着从“单一工种”向“技术全能”的蜕变。

  智能制造并非取代人力,而是重构了人才能力矩阵。汽车工厂中,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等设备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这些智能设备的背后,是更复杂的技术体系和对操作人员更高的要求。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不仅要求技能人员掌握基础技术知识和设备操作,还需要其具备数据分析、系统集成、前沿技术应用等跨学科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对传统技能的熟练掌握,更涵盖了对新技术的快速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而报告数据显示,在核心操作、深化应用和综合素养三大能力上,技能人员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做全面升级,以支撑智能制造环境中更高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灵活性目标。

  在核心操作能力上,智能制造要求对基础技术知识、设备操作与维护、质量控制与检验测试方面的知识结构可以进行全面更新,以适应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高标准需求。

  在深化应用能力上,技能人员需掌握数据分析与应用、系统集成与流程的优化等全新内容,同时对前沿技术应用与实践、环境与能效管理方面的知识结构可以进行优化升级,以满足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环境中跨学科、多领域的综合需求。

  在综合素质能力上,智能制造更看重技能人员的系统性培养,涵盖课题改善与成果转化、工具使用、工作室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强调从实践到管理的全链条发展。这些知识技能的更新与扩展明确了智能制造时代下技能人员培养的重点方向。

  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下,汽车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技能人员作为生产一线的核心力量,其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显得很重要。

  报告显示,汽车行业技能人员对学习的渴望超乎寻常,高达94%的技能人员表示愿意参与培训,其中76.7%的人非常愿意,17.4%的人比较愿意。这一数据无疑表明,技能人员已经深刻认识到,在智能制造时代,持续学习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他们盼望通过学习,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以适应岗位需求的变化,实现个人职业价值的提升。

  然而,尽管技能人员的学习意愿强烈,技能人员对于前沿技术应用与实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方面的培训需求非常迫切,然而,目前市场上提供的相关培训却远远不能够满足这一需求,供需差距高达31.6%,意味着有大量的技能人没办法获得他们渴望的前沿技术培养和训练。拿工艺规划岗位来说,对前沿技术应用的期待值达到了 68.1%,可真正能接受相关培训的人却寥寥无几。

  从培训方式来看,实操训练与互动学习的重要性也远超预期。技能人员对参访交流、案例分析的偏好远超于了传统的理论学习,这两项的满意与期待值的差距分别高达30.8%和16.1%。这一发现无疑挑战了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培训模式,表明互动式学习慢慢的变成了突破传统培训瓶颈的利器。这也为HR管理者设计更高效、实用的培训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在当前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产教融合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重要桥梁,对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报告数据显示,在实际运作中,企业追求短期用工的灵活性与院校专注长期育人的系统性之间却存在着显著的“目标差异”与“利益失衡”难题,严重制约了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首先,校企双方在合作目标和需求上的差异较大,导致实际合作中难以实现有效对接与协同发展。企业更关注短期效益和明确的投入产出回报,侧重解决当前生产用人问题。而学校则更注重稳定、长期且可持续的人才教育培训目标,期望在实训设备、课程设计、专家讲师等方面获得企业的全方位支持。

  其次,学校、企业和政府等不同主体在社会职能、体制机制及管理架构上的差异,使得产教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陷入多方博弈和利益冲突,缺乏统一的协同机制与资源共享平台,最后导致产教融合的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有效培养出行业亟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某头部车企与知名学校共建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微专业”提供了新思路,该项目采用“双导师制”,企业工程师带项目进课堂,院校教师驻厂研发,学生毕业设计直接对接产线升级需求。这种深度耦合的协作模式,使人才教育培训周期缩短30%,毕业生上岗适应期从6个月压缩至45天。

  破解产教融合难题需要构建“人才成长共同体”:建立校企联合认证体系;开发模块化课程包,企业可按需“点单”培训;政府搭建技术转化中试平台,让院校研发成果能快速落地……

  面对日新月异的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员是否做好了准备?他们渴望学习什么?又面临着哪些挑战?更多详情,欢迎关注汽车人才研究会直播间,2月27日19:00,汽车人才研究会技能人才项目负责人黄晓静将带来《智能制造趋势下汽车行业技能人员培养研究》的深度解读。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